新能源市場里,播種的人不一定是收割者
2017-09-04
福特、雷諾日產成立合資車企生產新能源車,已經“霸屏”兩個星期,從表象來看,國際巨頭們通過如此“捷徑”謀求在中國的新能源布局,勢必會對埋頭苦干的自主品牌造成不小的壓力,中國人好不容易在一個汽車領域真正做到了做大做強,卻也不得不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。
記者認為,合資廠未來會打破新能源車市場的平衡,畢竟整個產業鏈此前一直都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,但合資品牌的中高端產品一出,在這個品牌忠誠度越來越被重視的年代,消費者投向合資品牌新能源車的懷抱一點也不奇怪,播種的人不一定就是收割的人。
但事實已發生,在新能源領域的全新“游戲規則”下,各種看似出格的合資其實都是合法合規的,對于這點縱有情感上的質疑,但也無需再多作糾結,“狼來了”已成定局,倒不如好好應對。
首先,新能源車的市場還異常廣闊,上半年只有不到20萬銷量的新能源乘用車,只占千萬級別的乘用車總銷量的2%不到,遠非一個比亞迪一個北汽新能源就能填滿市場。
其次,回顧過去幾年新能源車的發展,無一不是被補貼拉一把,被政策推著走,如今,市場上也出現了若干面向私人用戶極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產品,自身技術的提升以及市場的反哺,證明純正的自主品牌也能造十多二十萬的優質新能源車。借著政策東風而起,面對未來新政,可不能有怯場之心。
再者,目前市面上除了“純電動”之外,幾乎沒有任何優點值得一提的新能源車也不在少數,這里不作點名。在“新游戲規則”下,以及補貼退坡等大趨勢的組合拳下,各大廠商互相見真章,拼刺刀,對行業的凈化與健康,產業鏈的完善,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。合資品牌的中高端產品推出后,就一定能把自主品牌“打壓”到只能生產相對低端的電動車?答案肯定是未必的,自主品牌傳統燃油車也在進行上探,新能源車更應該有這種實力。
新能源市場變幻莫測,來勢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兇猛,但市場從來不是簡單的對立面,積分的流動、技術的融合,以及更多優質產品的推出,這些內容都會在合資或自主品牌中頻繁出現。一句到底,還是看你的新能源功夫過不過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