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禁售燃油車的“表外”難題
2017-09-12
中國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。2017年9月8日,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一個行業論壇上最新講話表示:“一些國家已經制定了停止生產銷售傳統燃油汽車的時間表,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,也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我國的時間表,這些舉措必將推動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發生深刻變化。”
這是工信部首次就全面禁售燃油汽車進行表態。中國全面禁售燃油汽車的時代即將到來?中國的汽車產業準備做好了嗎?中國的新能源車能順利接棒嗎?很多疑問開始浮出水面。
汽車不愁賣的時代早已過去。今年上半年,車企業績相繼發布,由于上半年車市增長整體放緩,國內八成車企銷量下滑。市場單一、新產品研發能力不強、后勁不足,以及整個車市大環境處于低迷狀態。
傳統汽車市場的表現似乎有意給后來者“讓路”,但接棒的新能源車卻遲遲打不開局面。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實力對比懸殊仍是不爭的事實。二者之前的差距如同一棵樹與一片林,雖然新能源車是大趨勢,但眼下燃油車的規模卻不容忽視。絕大多數車企在現階段并不愿意為了一棵樹放棄一大片林的市場。
相對于更多停留在口頭或試驗階段的新能源汽車來說,在新市場尚未成熟之前,沒有人愿意輕易冒險。為新能源車埋單的終歸是消費者,如何在新能源車產品和售后服務等方面無限貼近廣大車主的要求,是車企遲早要攻破的題目。
僅僅靠政策,新能源車仍然難以撬開私人消費市場。中國新能源車的市場表現的確不那么好看。私人消費市場不打開,新能源車難以破局,政府顯然很明白這個道理,也在想盡辦法刺激私人消費市場。政府補貼甚至取消汽車牌照限制的刺激,仍然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心。
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,許多車企至今還是依靠補貼來贏得競爭。而一旦國內外品牌充分搏擊,成本和技術指標又將使眾多車企面臨大考。今年初,受補貼大幅退坡以及目錄調整等政策影響,新能源車銷量一度大幅下滑。
截至2016年底,我國汽車保有量接近兩億輛,當年乘用車銷量則達到2400萬輛,巨大的體量帶來了嚴峻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。相對于2000多萬輛的汽車銷量,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大約在50萬輛,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比較低,主要還是集中于限購城市。
又要步入秋冬季,燃油機動車與霾脫不了干系。車市新舊格局慢慢變化,積分制度的推出都將推動車市整合的加快。而要治霾,還得進一步市場化改革,為汽車產業的自然升級、為進一步城市化創造更好的條件,讓大家的收入普遍增加。全面禁售燃油車為了治霾也需要治窮。